养殖户习惯把绒山羊公羊和母羊混在一起饲养,任其自由交配,这样做的害处很多。
绒山羊混养不利于把握好配种时间
绒山羊公羊与母羊混在一起养殖,必然会自由交配,可能导致一年四季都有母羊怀孕和产羔,既不利于饲养管理,又不利于胎儿发育,产出的羔羊往往体质较差,成活率低。
比较而言,母羊春季和冬季产羔较好,而冬季产羔又比春季产羔好。冬季产羔的母羊一般是在7-8月怀孕的,那时青草茂盛,母羊膘情好,排卵多,受胎率高,胎儿发育好;羔羊断奶时正赶上天气变暖,羊能吃上青草,生长发育快,越冬能力强,成活高,剪毛量高。因此,平时把公羊和母羊分开饲养,在7-8月在选定公羊与母羊交配,这样能保障母羊12月至来年1月产羔。母羊若在春季产羔,母羊和羔羊在天气变暖时都能吃上青草,因而母羊奶水充足,羔羊生长发育快,不需购买大量饲料,成本低。
绒山羊混养不利于把握配种对象
羊一般7-8月龄性成熟,但此时并不适宜配种,另外老龄羊及病残羊也不宜配种,只有1岁半-7岁的健康羊才适合配种。如果公羊与母羊混养在一起,自由交配,那么,老弱病残羊、幼小羊均会怀孕,不仅严重影响对老、弱、病、死母羊的处理,而且产出的羔羊成活率低,即使生存下来,生长也很缓慢。
绒山羊混养不能充分利用良种公羊
一只公羊一般只能交配15-20只母羊。如果任公母羊自由交配,免不了无效交配,多余的重复交配,会使公羊精力消耗过大,缩短利用年限,造成浪费。
绒山羊混养易造成后代血缘不清
自由交配往往不能肯定羔羊的父亲是哪只公羊,致使后代出现近新交配,失去杂交优势,而且还会发生遗传疾病。
绒山羊混养影响正常采食
绒山羊公羊与母羊混养在一起,公羊会经常追逐母羊,使羊群不得安宁,母羊无法集中精力采食,从而影响母羊的生长发育。
辽宁绒山羊的可持续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。 生态养殖是方向。采用生态养殖模式,如种草养羊、羊粪还田等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。但要注意合理规划草场,避免过度放牧。生态养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,同时保护环境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冬季是辽宁绒山羊养殖的关键时期,需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。 保暖措施要到位。在羊舍内添加保温材料,如稻草、塑料薄膜等,提高羊舍的保温性能。同时,要关闭门窗,防止寒风侵入。但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,防止空气污浊。良好的保暖措施可以减少羊的能量消耗,提高饲料的利用率。
要想提升辽宁绒山羊的养殖效益,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。 品种选择是基础。选择优良的辽宁绒山羊品种,具有产绒量高、羊绒品质好、生长速度快等特点。可以通过引进优良种羊或者进行品种改良来提高羊群的整体品质。但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渠道引进种羊,防止带入疾病。优良的品种可以提高产绒量和羊绒质量,增加销售收入。